1.主要表現
①菌種塊萌發(fā)正常,吃料偏慢,種塊處呈放射線狀生長,當菌絲長到4~5厘米時,從種塊開始菌絲逐漸稀疏,尖端菌絲較力為濃密、濃白并繼續(xù)發(fā)展,后邊菌絲陏隨之淡化、稀疏,最后整個菌袋表面呈淺灰白色,甚至無菌絲狀。
②播種后40天,菌袋呈灰白色,無正常的潔白,也看不到濃密的茵菌絲,至50多天后大多不出菇或勉強有少量現蕾。
2.處理方法
①打開發(fā)菌棚通風孔,改善棚內通風?! ?nbsp;
②使用直徑為12毫米的鋼棍,給菌袋縱向打孔2~4個,鋼棍要旋轉抽出,以保持孔徑?! ?nbsp;
③菌袋周身打微孔,每袋扎小孔30個,用牙簽扎破塑料袋膜即可。
④提高發(fā)菌棚內溫度至20℃。
⑤出菇后噴施三維精素。
3.防治技術
①生產前,菌種的脫毒處理是重點,強化對菇棚和污染菌袋的消毒處理,并對菌種及原料作有效檢驗?!?/p>
②生產上,根據當地環(huán)境狀況,降低棚內相對濕度是關鍵,有效降低棚濕,可促使菌絲盡快恢復生長?! ?/p>
③平菇發(fā)菌期間,用百病去無蹤或賽百09溶液,每隔3~7天,噴霧1次,以確保發(fā)菌順利進行。